2005/03/18

IT部門到底在搞什麼?

  今天跟以前的同事閒聊,請他喝了杯咖啡,聊到他現在待在User Site的感覺如何,接著呢~又去拜訪以前的客戶,順道瞭解他們公司目前的IT需求,聽一聽之後,乎然有所感想,對方講了一堆,可惜我當時沒有帶筆,無法記錄下來,或是偷偷弄個錄音筆,來搞側錄,每次跟他們聊天,都可以得到蠻多東西的。

IT部門重要嗎
這個問題,我可是想了很久,雖然我只在User Site待了六個月左右的時間,雖然時間不長,但也能感覺到,IT 部門,有時也是挺為難的。

我個人覺得,不管是站我的立場,或是站在企業的立場,「IT 在未來將會主宰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」,怎樣,這句話,聽起來很嚇人吧,身為 IT 人員的你,有沒有覺得乎然叫阿(驕傲)起來了呢?不過,這句話,也有點語病,他是主宰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是沒錯,但現在呢?是嗎?
是與否,是取決於公司在它所屬產業的特質,以及對資料或資訊的倚賴程度,我個人用下面幾點來判斷 IT 部門的等級(前提:公司有 IT 部份):

  • 等級一:重要
  1. 無需 Real-Time 的資料流。
  2. 只需內部簡易網路連線。
  3. 擁有進銷存系統。
  • 等級二:很重要
  1. 資訊系統無需對外連接。
  2. 大部份資料是由公司內部提供。
  3. 無需即時反應產品生產狀態或是活動狀態。
  4. 重要資料或資訊,是由各部門所匯集。
  • 等級三:非常重要
  1. 資訊系統需要對外連接(透由 CRM、SCM 等資訊系統)。
  2. 大部份資料或資訊,是由外部公司所提供。
  3. 需要即時的生產狀態或貨品狀態。
  4. 客戶大多屬於電子消費族群。
  • 等級四:重要的不得了
  1. 公司屬跨國性或是屬跟區域性產業。
  2. 針對外在環境或是競爭對手策略,需即時反應。
  3. 敏感性高的產業。
  4. 產品變化性高的產業族群。
  5. 金融業。
  • 等級五:無敵重要
  1. 未完待續……
  看完以上五個等級就知道, IT(MIS) 部門在公司有多麼滴重要了吧,不過捏~~可惜的是,大部份的 End User 擁遠也搞不懂IT(MIS) 部門在搞什麼,我常聽到的:「我們 IT 部門養了一堆的人,但我從來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,電腦有問題,要搞個老半天,害我不能工作,網路又常段線,收個Mail也收不到,網路速度又是無敵慢的……」。所以,你看,在IT(MIS) 部門真的很吃力不討好,做的要死要活的,也被人嫌得要死要活的。

IT部門不受重視
  IT 部門在大多的企業,是不受重視的,因為在大部份的經營著眼中, IT 部門是一個花錢的部份,它不從事生產,但是又少不了它,它每年跟老闆要好多的錢,賺錢的時候,就給它多點錢花,沒有賺錢的時候,就不給錢用,還要從裡面 lay off 一些人。你看 IT 部門好可憐呀,老是要看老闆的眼色,有些系統要外包,老問就會問,你們是不是能力不夠,沒辦法做,聽到這種話,我第一個心裡的念頭就是:「哇咧看咧!你不知道現在資訊科技變化很快哦,每次都要求那麼多,要做這功能做那功能,那麼多的功能,我只有一個人,每個月就領你那些死薪水,什麼都不懂,話還那麼多」,不過想歸想,還是得硬著頭皮幹,不會,就問朋友吧,不然,能怎麼辦?這個就是 IT 部門的窘境,「要錢沒錢,要人沒人,要技術沒技術,要上課沒課上,有改不完的系統,有做不完的事情」,真是(嗶!)的(本台為高尚的網站,髒字一律消音,以嗶!帶過)。

跟 IT 部門要個東西,搞了好久,我開始懷疑我們 IT 部門的技術能力
  User 擁遠很難達到”滿足”的程度,其實在我個人認為,對 IT 部門來說,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壞事,反而是一個能讓 IT 人員有一個表現的機會,也可以顯示出 IT 部門對公司的重要性,但是!大部份的 User 都覺得他們提出來的需久都很簡單,很容易做,像我就聽過 User 說:「你就弄個跟某某系統一樣就好啦,醬不是很快就弄好了,幹嘛要搞那麼久,我看你大部份的時間都嘛是在 MSN ……」「吼~這是什麼態度,不然你自已來寫,真是(嗶!)的」,我們提的 Schedule 永遠不能 Meet ,現在我要說的是,我們 IT 人員要硬起來,不能每天 User 欺壓了。但是!在做反抗的同時,也要站在 User 的立場想一想,如果我是 User ,我是不是,也會醬要求呢?所以,我覺得身為 IT 部門的一員,除了懂得拒絕過份的要求外,也應幫 User 想一想,若這個方法行不通,我是不是可以用另一個方法或方式來解決 User 的問題;與其答應 User 所提的 Schedule 外,是不是真的要評量,你真正能達到的時程,而且”誠實”的跟 User 說「你要的時程我達不到,如果要達到你所要的功能,可能需要花 xx 天,但是,我們可以切成幾個階段來完成,你要的日期,我可以完成第一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的功能,我可以做到xxxx……」,我想,醬雙方面應該可以比較和平相處吧。

做的比 User 要求的,多做一點點
  這個方法,我是屢試不爽,當然,我指的不只是系統的功能,其中也包含上線的時間,能提早一點點,專案一開始,是「報憂不報喜」,把最糟的狀況跟 User 或是客戶說,但是除了”說”,還得說出,解決的方法,但不一定要我們去解決,尤其是對客戶,不是我們要推工作,而是應該讓熟悉的人去做熟悉的事。專案”可能”在第五天可以完成,但是能百分之百能完成的時間是第十五天,那麼,我們就得跟User (客戶)說,我們要完成些專案,是第十五天,一旦專案提前完成,在這段時間中,也可以幫 User (客戶)多做一些小小的功能,讓對方覺得,我們是有在幫他想一些事情。

IT部門定位的類型
  有些書籍把 IT 部門定位幾種角色以階段,但詳細的內容,我忘了,我就以我的經驗跟記憶,劃分以下幾種角色跟階段:
  1. 系統維護者

  2. 公司的系統到達一定的成度(可以用,經營者認為不需要增加),這個時候,IT 部門的主要目的,就是讓系統穩定的運作,不要當機,以及一些網路或是使用者帳號的維護,當部門為些種角色時,部門內的人員,無法顯示其價值及能力,且容易與外部技能脫節,若要轉換跑道,會變成較為吃力,不過,若有心的話,是可以多學習一些 Domain 上的知識,但是在技術能力上,較難提昇。
  3. 服務使用者需求

  4. 若真的能服務使用者需求,我覺得也是個好事,至少公司的 User 會希望資訊人員來幫他做一些事情,能夠讓他們能更好作業,通常這種 User 會有一點點知道 IT 能為他們做什麼,不過此時的 IT 部門是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,是被使用者要求,而不是主動來為使用者設想,其實,這個有時候跟企業文化有關,並非 IT 人員不願意幫使用者或是說不願意幫公司 E 化,有可能是經營者沒有此種共識,有心想弄,但不給予適當的空間,只有當使用者(可能是擁有權力的人)提出需求,IT 部門才有辦法去做,但是通常使用者所提的系統,所願意付出的成本,與真正取得的成本,有極大的落差,所以公司的想法是,與其花大錢找外援,不如自用現在的人力來開發新系統。
  5. 創造使用者及企業需求

  6. 在我的觀念中,若公司存在的是這一類型的 IT 部門,這可說是公司之福呀,不過要有這種 IT 部門一定要有幾個前提,第一,公司完全信任 CTO(技術長)的決定;第二, CTO 必需有足夠的能力正確的來領導公司未來的 IT 走向及定位;第三,公司能接受新的觀念(未必是新技術,有可能是新的趨勢);第四,CTO 擁有整合、溝通及協調能力。若能具備以上能力,能夠以 IT 來提昇公司的競爭力、創造副加價值,更能夠顯示出 IT 部門的重要性。
  7. 成為立潤中心

  8. 我想,若 IT 部門能成為利潤中心,這對身在 IT 部門當中的我們,可說是非常之好,怎麼說呢~~IT 部門在公司來說,實際上是可以計算出生產力的,此專案為了公司省了多少錢,付了多少成本,或是創造了多少價值,都應該將其量化,而 IT 部門不只做公司內部專案,甚至可以擴展至外部,利用產業的 Domain knowledge 再加上配合的 IT 技能,以協助其它公司導入 e 化,雖然這很困難(因為背後還有許多的考量,資料安全性的問題),不過,至少我當時在 User Site 的想法是如此。已目前業界的情況來說,精業就是一個例子,它本身就是從永豐餘分割出去的一間公司,且不論目前的好、壞,若是從正面的角度來看,這未嘗不是見好事,不僅僅能提昇公司 e 化的腳步,更能為公司帶來利潤。

2005/03/15

EAI vs. BPM 初次感觀(不是鋼管)

在工作這些年當中,B2Bi的案子做了不少,不過,EAI的案子,這回我可是第一次做。這篇文章,不是在發表學術論文,也不是發表個人大做,更不是在說明自已多瞭解 EAI 以及 BPM ,只是就我所瞭解以及認識,再加上一點點的個人解釋及看法,來說一下 EAI BPM

在解釋的過程中,必需有需要觀念上以及實務上的錯誤,或是跟其它人的觀念上的不同。若看了這篇文章之後,能夠引發各位對 EAIBPM 有不同的想法,或是說,能夠來糾正我的錯誤,我是非常的感激不盡。以下,我就針對我所認知的EAI及BPM來解釋。

什麼是EAI?
EAI全名為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,中文應翻成「企業應用系統整合」,白話一點講,就是整合公司內部所有的應用系統。為什麼要做整合?做了整合之後,會得到什麼樣的效益?以下我就此做簡單的看法。
為什麼要做整合?
公司內部有許多不同的系統,尤其公司越大,系統就變得非常得多、非常的龐大。在過去,我們一談到整合,為什麼要做整合,第一個直覺就是…「嗯~~做整合的最大的原因,就是各系統之間資料的重複性,非常的多,以及,存在不同得資料庫,會發生相同的資料無法同步更新……」,沒錯!這個就是我們要做整合的原因。
我將為什麼要整合的原因,就我個人觀點,舉下列幾點(若有想到新的,再補充啦~~):

  1. 資料散落各處,無法統一管理。
  2. 資料無法同步更新。
  3. 有些資料必需有其它應用系統提供。
  4. 資料的來源過於廣泛,並不是只有單一應用系統提供。
  5. 資料即使已更新,但卻無法即時,讓使用者看到較早的資料。
  6. 各應用系統散落各處,系統之間無法相互溝通,而造成需花費更多的人力及物力去做「重工」的事情,尤其是對全球性的公司,更是如此(在我做B2Bi的經驗來看,只要經由"人"來處理資料,資料發生的機率更造成的後果,則更為嚴重。)。
  7. (想到再補充)

  因此,我們就開始動功做整合了,嗯~~~~先弄個資料庫好了,這個資料庫,是可以把我們的資料集中起來,或是搞個Data warehouse吧。我想想哦……公司有十多個應用系統,如果一次整合的話,我想可能會發生問題,乾切我先切成幾個Phase好了,第一個試做,先整合二個系統好了。因此,我把二個套系統的資料庫,先整合一個,嗯~~~~先做個正規劃~~~~之後,我做了系統分析、設計、規劃、開發,最後,終於把整二個系統的應用系統整合在一起了~~~。好!接下來,我要做這二個系統跟其它系統的整合~~哇!問題來了,看樣子,我又得重新做一切正規劃了~~~~再重分析、設計、規劃……感覺掉入一個旋渦裡。看到這裡,你或許會覺得,我這種做法很笨,為什麼不買個工具,專門做整合的工具就好了,還要把自已搞得那麼累 ,若你有這種想法,看樣子,就講到重點了。許多的 IT 部門,寧願花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些沒有效率,或是沒有結果的事情,這是目前台灣 IT 部門所面臨到的問題-IT部門沒有足夠的經費。

 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,企業的經營者,或是決策者,一定要有個認知「IT 部門的強弱,未來將會是決定公司在產業中的競爭力」,或許你不認同,但我卻對此深信不移,我會在另一篇文章會提到此趨勢,最重要的原因是,如果你或是老闆不認同,敝人在下我,可能很快就沒飯吃了。

  這一個小段落我不是要說「怎麼做 EAI」,好像扯太遠了,不過,想知道怎麼做 EAI 的,咱們私底下聯絡嘿~~這個文章,不從事任何的商業行為。

什麼是BPM?
  講了 EAI 就要來講 BPM 了, BPM 的全名為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,中文翻做「商業流程整合」,其實,我對這個還蠻有興趣的,不過,還沒有真正實做過就是了。
  我把 BPM 視為一個資料的流進及流出,而在這流進及流出的過程中,會經過一些資料的處理,或是說一些「應用系統」的處理。我醬說,可能說的很糢糊,我從一個製造流程談起好了,有間公司進了一批零組件,一進來之後呢先把它放到倉庫中(倉儲系統),接下來,工廠要開始生產啦,從倉庫中取了貨,並且放到產線上,進行生產(Shopfloor、EMS)生產完了呢,變成了成品,變成公司的貨啦,就把它們擺在成品倉中(ERP),請了進出口人員訂了一條船,要把東西送出去,要經過海關的報關(報關系統)等等,一出家門口,我還得看看貨到了哪邊,免得在路上掉了貨(E-Tracking),經過一連串的波折,終於到了發貨倉了~~結束了嗎?當然還沒,你以為簡簡單單就結束了哦,其實並沒有,還沒到客戶的手上咧!就算到了客戶的手上,整個流程也還沒結束,為什麼?因為貨品有可能會壞掉,又流回來了咩。知道整個商業流程的複雜度了吧,這個,我就叫做為「BPM」了,不管你認不認同,但至少我是醬認為啦!

EAI vs. BPM
  看了上述的二個說明,不知道能不能接受我的想法跟看法。這個時候,可能會開始覺得,BPM 跟 EAI 好像有點像耶~~是錯,也是沒錯,是像,又好像不太像,我用個角度來比較好了。
  1. 資料 vs. 資訊:EAI所傳遞的是資料,而BPM所傳遞的是資訊,資訊對User 來說,才有意義。
  2. 有進有出 vs. 有進未必有出:EAI中的資料,是做一個交換,有可能從資料庫 A 轉到資料庫 B;然而對 BPM來說,每個資訊必有他的起始跟結束,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。
  3. 系統角度 vs. 使用者角度:EAI 是單純系統及資料的角度;BPM是從使用者的角度。
  4. (嗯~~目前尚未想到)
  或許在這,可能會覺得,我好像有點故意找麻煩,明明就是一樣,為什麼還是不一樣,嗯~~我只能說,這個是觀點上的問題,所以我只是發表我的觀點啦。
  所以囉!市面上有很多的 Tool 都說,他們能做 BPM ,但是實事上,真的能做嗎?我會再發表一個審視 BPM 工具的要點(我現在還沒想到要怎麼寫)。請”四”目以待(請戴上您的眼鏡)。

用簡單的方式來說BPM
  我覺得BPM,在我認為最貼切的比喻就是「吃飯跟大便」(可能很多人覺得不文雅,但在下才疏學淺,只能想到這個例子),食物從我們的嘴巴進去,在嘴巴裡面做了第一道的處理,再經由食道、胃的消化、大腸、小腸的吸收及分解,有的到了尿道,而有的呢,到了大腸等待大便,看似簡單的過程,其實,若是在這中間的階段停留過久,或是出不來了,我想,這個人不是便秘,就是哪一個器觀出了問題;比造我們的商業流程,何嘗不是如此,若在這過程中,有一小段阻塞了,或是不知跑哪去了,那麼,這個企業在整個流程上,必定出了問題,需要好好的健診一下了,不知道這個比喻似否適當呢?

  希望各位能對我這一小篇的文章,多多批評,讓我有進步的空間呀,謝謝!謝謝!肛溫嘿(感恩)!